火狐体育手机网页版登录专注外加热回转窑、三炭(炭、炭黑、活性炭)设备以及大型回转窑制作
语言选择:繁體中文   ENGLISH
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尚太科技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火狐体育手机网页版登录    发布时间:2023-11-22 09:18:52

细节:

  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碳素制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的行业划分,公司所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C30)”范畴下的“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C309)”之“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C3091)”,具体为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碳素制品制造。

  根据《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分类(2018)》,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属于“新材料产业”之“新能源材料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之“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进行统计监测和管理。

  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与销售业务,属于锂离子电池的上游,因此所处行业的发展前途与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发展状况紧密关联。锂离子电池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新能源电池主导技术路线,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最重要的包含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

  目前,动力电池和消费电池的应用领域占据主流,储能电池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但 2022年增速较快,已超过消费电池。根据高工锂电(GGII)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为905GWh,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655GWh,同比增长 100%,占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的72.38%,中国是全球锂离子电池主要的产销地。在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中,动力电池市场出货量480GWh,同比增长超1倍,占出货量的73.28%;储能电池出货量130GWh,同比增长1.7倍,占出货量的19.85%;含消费电池的其他类锂离子电池出货量45GWh,占出货量的6.87%。

  目前,动力电池为第一大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大范围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两轮电动车、电动工具等。其中,新能源汽车是动力电池下游应用中发展最快、顶级规模的领域,动力电池被认为是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部件。

  近年来,包括欧洲、北美、东亚等地区国家都在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出台各类政策全力发展清洁能源。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也在慢慢的提升,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亦逐渐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根据EVTank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82.4万辆,同比增长61.6%,全世界汽车销量的主要贡献来自中国。

  中国是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2021年12.1个百分点,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高工锂电(GGII)预计到2025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渗透率有望接近45%,销售量有望达到1300万辆,带动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1250GWh。

  储能电池主要使用在于家居储能、备用电源、电网调峰调频及太阳能、风力发电等集中和分布式独立电源系统。目前,受限于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价格等因素,储能电池市场尚处于起步期,但增长非常迅速。根据高工锂电(GGII)的数据,2022年储能电池出货量130GWh,同比增长1.7倍。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随着锂离子电池成本的持续下降,储能应用场景逐步成熟,未来储能电池市场将迎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成为锂离子电池市场新的增长点,高工锂电(GGII)预计到2025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有望达到430GWh。

  消费数码电子科技类产品亦为锂离子电池重要的应用领域,传统消费电子市场(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进入成熟发展阶段,每年新增的产能规模较小,目前锂离子电池领域新增产能大多分布在在动力及储能领域,消费电池市场相比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市场空间相对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有限。

  总的来看,根据高工锂电(GGII)数据,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680GWh,同比增长超80%,占锂离子电池比例为75%,预计到2025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出货量将接近2400GWh,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超过1700GWh,动力电池市场占比仍超过70%,为锂离子电池市场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全球负极材料行业受益于锂离子电池下游需求量开始上涨,近年来产销量逐年快速提升,尤其是动力电池,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带动了其市场需求持续上升,对应负极材料市场规模因此持续增长,整个行业供需两旺,量价齐升,甚至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据鑫椤资讯统计,2022年全球负极材料产量146.8万吨,同比增长67.3%。其中,中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量141.5万吨,同比增长74.5%,国内负极材料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地增长,中国负极材料产量全球市占率逐步提升,从2021年的92%上升至96%。

  EVTank预计在下游锂离子电池需求量的带动下,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331.7万吨和863.4万吨,其中90%以上将是中国企业生产。

  公司的碳素制品主要为石墨化焦。石墨化焦为公司经过石墨化工序,生产负极材料的附属产品。石墨化焦的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石油、煤炭等基础化工行业,原料主要为中硫煅后石油焦。公司生产的石墨化焦主要作为增碳剂和铝用炭素原材料,应用于钢铁行业、铸造行业及电解铝行业。

  公司是业内少有的、规模领先的以自建石墨化产能为核心的能够涵盖破碎、造粒、石墨化、炭化、成品加工等全工序全部自主完成、实现一体化生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公司得益于先进的装备工艺技术、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高效的基地布局和生产管理效率,公司的石墨化自供率、一体化产能规模和综合成本位居行业前列。

  公司作为负极材料领域的主要厂商,是国内动力和储能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00750)负极材料的供应商之一,同时公司也是宁德新能源、国轩高科(002074)、蜂巢能源、雄韬股份(002733)、万向一二三、欣旺达(300207)、远景动力、瑞浦兰钧、中兴派能等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的供应商。作为新兴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企业,公司的发展速度较快,按照鑫椤资讯统计的数据,2022年,公司产量在国内负极材料厂商中位居行业前列。

  负极材料的种类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企业主要从事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自主研发、生产与销售,下游主要使用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人造石墨因其高倍率、长循环、低膨胀等优势,大范围的应用于大容量的汽车用动力电池和中高端消费电池,天然石墨大多数都用在小型锂离子电池和一般用途的消费电池。从负极材料市场来看,人造石墨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的主流产品,根据鑫椤资讯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年,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占比约80%。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周期长,工序较多,不同工序的生产相对独立。公司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由石油焦、针状焦等原料通过破碎、造粒、焙烧、高温石墨化、炭化和成品加工等六大工序若干个小工序制成,且不同特性的产品所需要的工序不同,比如造粒、焙烧、炭化对部分产品来说为非必须工序,石墨化是人造石墨最核心工序,也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主要成本。

  石墨化焦为公司负极材料生产石墨化工序附属产品,其原材料为中硫煅后石油焦,依据其粒径的大小放置于石墨化炉内,作为电阻料和保温料使用,经过石墨化炉高温热处理后,形成高碳含量的石墨化焦粒或石墨化焦粉。由于公司石墨化生产规模较大,也成为公司基本的产品之一。石墨化焦主要作为增碳剂,应用于钢铁行业和铸造行业,也可作为铝用炭素材料应用于电解铝行业。

  除上述产品外,公司石墨化生产中破损的石墨坩埚亦可以对外出售,主要作为增碳剂使用。

  负极材料行业主要经营模式可分为“以委托加工为主经营模式”和“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以委托加工为主经营模式,是指将石墨化工序或其他工序进行委外加工;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是指自建石墨化为主的从原料处理到成品的全工序生产线。

  早期,行业内主要企业采取以委托加工为主的经营模式,近几年锂离子电池以及终端应用产品对成本控制和稳定供货的要求逐步的提升,纷纷提高石墨化自供比例,通过一体化布局以获得成本上的优势。

  一体化生产模式是目前行业发展的主要流行趋势,一体化生产是负极材料厂商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公司主要营业产品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购最重要的包含焦类原料、电力、石墨坩埚等。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最重要的包含石油焦、针状焦、煅后石油焦等焦类原料。针对上述原材料,公司执行以生产计划为核心的采购模式,根据生产计划,由运营中心生成物料需求,在公司生产会议通过后交由采购部执行。焦类原料市场类比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特征,企业主要通过与厂商合作的贸易商进行采购,随着原材料采购规模的持续不断的增加,公司开始同厂商进行直接采购。

  电力为石墨化相关工序生产的主要能源,需求量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稳定的电力供应对公司生产至关重要。公司在设立生产基地时即考察所在地的电网、电力供应情况,与当地供电局就电源性质、应急措施等达成协议,签署供电合同,执行统一采购。

  石墨坩埚作为容器,装填负极材料半成品放置于石墨化炉内进行高温热处理,使用量也较大。就石墨坩埚的采购,公司会依据生产计划向合格供应商询价,并就交货期、结算等情况做磋商,最终确定供应商与采购数量,完成采购。

  针对负极材料,公司以客户订单和销售预测作为主要是根据,结合自己生产能力、生产周期、库存情况、市场需求的判断制定生产计划。公司采用一体化生产模式,各个工序分工合作,全部工序自主完成,且各个工序紧凑分布于同一或相邻生产基地,能够控制全部生产流程。

  石墨化焦为公司负极材料石墨化的附属产品,其生产随石墨化生产而进行,公司不会制定具体的生产计划。

  公司采取直接销售模式,通过销售人员拜访、技术交流等方式与目标客户建立沟通机制。其中,针对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在达成沟通意向后,有必要了解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开展研发、样品生产工作,经过送样小试、中试等阶段,最终通过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审查,实现批量供货,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除销售部门外,公司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同样与客户进行持续交流和沟通,多部门的协调合作构建了公司的全流程销售体系。

  针对负极材料主要客户,公司在其生产基地附近设立异地仓库,便于客户开展产品检验测试,进行生产领用。

  业绩增长主要与公司负极材料出售的收益大幅度的提高有关。2022年初以来,下游锂离子电池市场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需求快速地增长情况下,对公司负极材料产品形成了强劲需求,在原有客户出售的收益维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公司对瑞浦兰钧、欣旺达、中兴派能、远景动力等新客户出售的收益快速提升,在山西一期、山西二期等生产基地生产能力充分释放、石墨化工序挖潜增产的情况下,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数量高速增长。

  此外,2022年度负极材料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明显上升,公司结合市场供不应求的形势,同主要客户协商,提高了主要负极材料产品价格。

  在量价齐升的状况下,公司负极材料出售的收益和净利润均大幅度的提高,推动了公司在2022年业绩的大幅增长。

  公司的成本优势主要基于一体化生产模式。报告期内,相较于同行业主要企业,公司负极材料生产全部工序均自主进行,特别是石墨化工序,自供率位居行业前列,极少采购委托加工服务,由此减少因委托加工导致的毛利流出。公司能够控制全部生产流程,进而控制各工序成本,各个工序紧凑分布在同一生产基地,提升了整体生产效率,并减少了运输支出,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高了盈利水平。

  另外,公司曾长期经营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业务,积累了丰厚的生产的基本工艺、装备设计和生产管理经验,在多项核心工艺上均有高效率的独特设计,如在石墨化工序前增加焙烧工序,提高了相应半成品的振实密度,使后续石墨化工序能够以同样的石墨坩埚数量装载更多物料,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

  基于对负极材料、石墨化焦等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刻理解,并考虑传统碳素生产基地相对集中于北方,公司选择河北省、山西省作为生产基地所在地,距离主要原材料产地、下游客户距离较为适中,减少了相应运输支出。2018年起,公司选择在电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山西省晋中市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充分的发挥了相比来说较低的工业用电价格上的优势,大大降低了相应成本。

  报告期内,公司已进入下游知名行业如宁德时代、宁德新能源、国轩高科、蜂巢能源、雄韬股份、万向一二三、欣旺达、远景动力、瑞浦兰钧、中兴派能等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的供应链,并参与新产品研究开发,不断深化合作。

  锂离子电池厂商与负极材料供应商粘性较高,对供应商的甄选和管理较为严格。负极材料供应商认证周期长,在进入锂离子电池厂商供应链后,通常不会轻易更换。下游客户选择供应商之前,常常要经过送样小试、中试、大试、批次稳定性等严格复杂的产品测试程序,最终实现批量供应,周期较长。

  出于对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要求,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体系匹配确定后则通常不会随意更换。

  2017年起,公司进入负极材料生产领域,将积累多年的生产的基本工艺经验带入,实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公司引入负极材料专业团队,整合原有的研发人员,组建了一支经验比较丰富、勇于创新的开发团队,不断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投入,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22年12月31日,企业具有41项授权专利,包括10项发明专利和31项实用新型专利,同时有多项专利处于审核状态中。

  公司在石墨化环节,将积累多年的生产的基本工艺经验带入,在工艺上有较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并且公司仍在一直在改进工艺,探索更有效的成本操控方法。在石墨化工序前,公司针对性地增加了焙烧工序,该项工艺可提升石墨化炉的填装密度,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单位成本。

  公司针对负极材料乃至锂离子电池行业进行了充分调研,在针对市场和客户的真实需求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选择主要的技术方向和技术路线,持续进行技术储备。公司持续同下游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进行深入技术合作,交流研发经验,持续探索在比容量、压实密度、倍率等方面更为平衡的新一代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公司同时在进行设备和工艺改进,将焙烧、石墨化、炭化等工序积累的新工艺新装备应用于各种产品的生产,逐步提升原有产品的品质,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形成了较为突出的技术和工艺优势。

  公司曾长期经营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以及碳素制品生产和销售业务,主要人员均在相关领域从业多年,有着非常丰富的管理、研发、生产和销售经验。公司实际控制人欧阳永跃、副总经理闵广益均曾为碳素行业技术人员,在装备设计、工艺控制等方面均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在行业内有较高的声誉。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将原有碳素专业与负极材料专业人才相结合,组建了公司的核心团队,构建国内领先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为公司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实施,新能源的发展如火如荼,其中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在报告期内爆发式增长,储能电池的发展进入新阶段;汽车的全面电动化以及以风光电为代表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逐渐替代化石能源,已在政策和技术方面形成共识。锂离子电池作为当今电池主流技术路线,在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作用下,实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从而带动负极材料市场的迅速增加,甚至会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行业产销量与价格均大幅度增长。2022年,公司抢抓市场发展机遇,业务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1)公司资产规模和经营业绩再创新高。2022年前三季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大幅度增长,产品供不应求,带动产品价格也同步上升,但2022年四季度随着负极材料市场产能逐步释放,行业供需紧张局面得以缓解,2022年四季度产品价格有所松动。整体来说,负极材料行业在全年景气度较高,公司在2022年产销两旺,山西一期、二期产能充分释放,量价齐升,截至2022年末,公司总资产88.70亿元,同比增长141.54%,净资产51.97亿元,同比增长181.87%;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82亿元,同比增长104.70%,净利润12.89亿元,同比增长137.26%。

  (2)公司顺利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经过多年筹备,在公司上下员工一起努力下,2022年12月 28日,公司成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总额约22亿元,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新项目顺利投产。公司克服物流不畅、环保压力、复杂天气、征地拆迁、实施工程人员不足、无极和昔阳两地同步施工等各种不利影响因素,在2022年下半年基本完成了北苏总部、山西三期建设,并开始投产。北苏总部和山西三期使用先进的设备和工艺,特别是山西三期对石墨化炉接着来进行迭代更新,石墨化炉能耗和效率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新项目的顺利投产,彻底改善了公司管理人员办公住宿条件,缓解了产品交付压力。截至2022年末,公司含石墨化的一体化有效产能约 24万吨/年,一体化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4)研发实力逐步提升。2022年下半年,公司北苏总部研发中心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新购置研发检测设备,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公司研发人员办公条件显著改善,研发硬件水平明显提升;同时,公司加大了研发人员招聘规模,研发人员结构继续优化,公司研发实力进一步提升。

  (5)新客户、新市场拓展有成效。2022年,公司负极材料全年销售量10.72万吨,成功开发了瑞浦兰钧、欣旺达、远景动力、中兴派能等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新客户。面对物流不畅、上游原材料涨价等困难,公司高质量完成客户交付任务,受到客户高度认可,作为负极材料行业唯一代表,公司荣获宁德时代颁发的“年度优秀供应商”,国轩高科“年度钻石供应商”,蜂巢能源“最佳质量奖”等荣誉称号。

  1、行业发展空间广阔。当前,以“低碳化、无碳化”理念为核心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在全世界内蓬勃兴起,世界能源发展正在由高碳能源进入低碳能源、由化石能源进入非化石能源时代,全世界的能源清洁化,动力电动化已经全面启动。尽管目前锂离子电池在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快充性能、低温性能、充电配套设施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随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政策的持续推动,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预计仍将持续迅速增加。根据高工锂电(GGII)数据,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预计将由2022年的905GWh增长至2025年接近2400GWh,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正式迈入“TWh”时代,从而带动负极材料出货量突破300万吨。

  2、产能结构性过剩成为行业主基调。经过前几年行业大幅度扩产,包括行业头部企业在内的负极材料厂家在2023-2024年均进入产能释放期,行业以石墨化工序为核心的有效产能大幅度增长,预计在未来两年,整个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已经反转,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整个负极材料行业预计将面临有史以来周期最漫长和最激烈的竞争形势和行业格局调整。那些没有综合竞争优势的低端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首先面临产能过剩被淘汰的风险,已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特别是具有成本优势、客户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的行业头部企业将保持相对高的产能利用率,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用户增长的产品需求,提升市场占有率。

  3、行业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集中。目前,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因技术路线不同、客户和市场分层、头部企业前期产能不足等原因,造成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业内企业目前正以“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为竞争举措,做大规模、提升石墨化自供率、降低产品成本,以提升产品竞争力。未来几年,负极材料从细分小众市场进入百万吨级别的大宗工业品市场,对负极材料生产企业的研发、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品质管控能力和以焦类原料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构成巨大挑战,且锂离子电池向高性能低成本方向发展,下游及计算机显示终端对产品应用场景、产品成本、产品的质量、大规模交付、绿色能源提出更多差异化的要求,负极材料市场也将加速向低碳化、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转型,负极材料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转入成本控制能力、规模效应、品控能力、资本实力、研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供应链管理等全方位的综合能力竞争,行业市场占有率将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

  4、以钠离子电池硬炭、硅基负极材料为代表的新技术可能形成行业的一种补充。目前,硬炭、硅基负极材料处于产业化前夕,但受制于性能、成本、安全、资源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对目前石墨负极材料难以实现全面的替代或者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未来几年,该类新技术因在某些应用场景有其实用性,将对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或石墨负极材料形成局部替代、阶段性替补或者补充,不会改变目前锂离子电池和石墨负极材料主流技术路线地位。

  未来,公司以人造石墨为立足点,继续深耕负极材料主业,以“世界一流锂电负极材料企业”为愿景,全力以赴把尚太科技打造变成全球知名负极材料品牌,力争成为负极材料行业具有综合竞争力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公司将巩固和完善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扩大现有负极材料产能规模,在未来几年形成年产约50万吨负极材料生产能力,在产能规模方面位居行业前列;巩固成本一马当先的优势,继续挑战“成本极限”和“制造极限”,坚持以研发创新推动新装备、新工艺的应用,提升产品性能,把控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以满足下游客户降本和品控要求;专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加强优质客户的开发力度,特别是海外客户,优化客户结构,实现市场占有率的逐步提升;在持续加大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研发投入和改进创新机制基础上,积极布局负极材料前沿技术,实现钠离子电池硬炭、硅基负极材料等新产品、新技术的突破。

  2023年,随着动力电池市场增速放缓,行业新建产能逐步释放,负极材料市场供需反转,产能过剩已成共识,竞争形势日趋激烈,行业面临洗牌。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将“降本增效”理念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在目前石墨化成本一马当先的优势的基础上,继续探索负极材料全工序环节的降本举措,包括加大原材料甄选技术开发力度,选用质优价廉的焦类原料;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视情况适时通过技术合作、合资、共同投资新建等形式战略布局核心优质原材料或周转材料;大胆创新采用新装备、新工艺,优化现有装备工艺设计和布局,提升产品性能,提升产品过程收率,降低工艺成本;对现有高成本的设备设施做改造或处置,升级改造落后产能;选择最优产线进行生产,依据市场情况,保持合适的产能利用率,适时停止部分相对高成本、低效率的产线的生产;优化员工岗位配置,妥善安置分流员工,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提升生产组织管理效率等。

  2、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建设高素质研发团队。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下游客户的真实需求更具多样化和差异性,对新产品研究开发、新技术应用、售后技术上的支持、产品性价比、品质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用户要求,公司需要继续补充丰富公司研发人员,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投入,完善激励制度,打造一支能够与销售、生产、品质等部门协同作战、响应及时的高素质研发团队。

  3、巩固现有优质客户,继续加强新客户、新产品研究开发力度。宁德时代作为公司战略客户地位不动摇,继续深化公司与国轩高科等优质客户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巩固现有优质客户的基础上,重点开发与整车厂有深入合作的国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和海外优质客户。除了优化动力电池客户结构之外,继续完善产品结构,加大对储能电池客户的开发力度,争取储能电池销售份额在2023年有较大的提升。

  4、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依据市场情况,稳妥有序推动山西四期3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厉行节约、质量过硬,同时要坚持环保达标、安全施工,不出现重大的环保和安全负面事件。山西四期是公司重大投资项目,也是与下游主要客户扩产计划匹配的产能扩充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有利于深化与客户的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

  5、革新企业治理制度,提升公司管理上的水准与影响力。2022年12月28日,公司成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的发展至此迈入新阶段,但也对公司的规范运作、信息公开披露、公司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将对标一流上市公司,严格遵守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司制度和内控体系,认真做好信息公开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公司也将充分的利用长期资金市场功能,视公司和市场情况,在必要的时机启动相关金融工具融资和股权激励工作。

  公司生产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大多数都用在动力电池市场,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周期波动和市场景气度情况紧密关联。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在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和汽车产业大变革的背景下,动力电池行业持续快速地增长,形成了对负极材料的强劲需求。但是,如新能源汽车相关行业增长乏力甚至下滑,则可能会引起公司商品市场需求下降,出现销售价格下降或销售数量的下滑,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对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销售占比较高,主要为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行业集中度较高所致。虽然公司与宁德时代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销售规模持续不断的增加,并逐步扩大生产能力,以适应其迅速增加的需求。但是,如果未来公司不能持续获得宁德时代及其子公司的订单,且未能及时拓展新客户,则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所处的锂电池相关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品研制方向伴随终端行业市场需求一直在变化,相关材料技术路线仍在不断突破、创新过程中。负极材料存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硅基以及复合材料等多种技术路线,其产品在比容量、循环性能、倍率等多个指标各有特点。如果锂电池下游市场需求变化导致负极材料技术路线或工艺路线发生较大变化,且公司未能及时研发并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则会压缩公司未来发展空间,对公司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锂电池及相关材料行业尚处于技术快速进步的发展阶段。为保持市场竞争力,巩固和发扬自身优势,公司要一直投入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以应对下游锂电池行业对材料循环、倍率、加工性、安全性、比容量等指标的更高需求。公司转型时间较晚,技术积累有所不足,产品和客户结构相对单一。由于未来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和产品技术开发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公司也许会出现研发项目未能顺利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未能及时运用于产品研究开发、升级和生产,导致没办法持续保持产品竞争力的情况,进而对公司的经营和持续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为石油焦、针状焦、中硫煅后石油焦等焦类原料,焦类原料隶属于石油化学工业行业,其供需关系和价格呈现较大的波动。电力为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能源,是石墨化生产所带来的成本的主要影响因素。目前,公司石墨化产能主要分布在山西地区,且山西生产基地享受当地主管部门实施的优惠电价政策。如果焦类原料或电力价格有所上调,山西优惠电价政策变动,且公司未能及时采取包括寻求替代原材料和能源动力、调整生产基地以及向下游客户转嫁等措施,则公司面临成本上升,进而经营业绩下降的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公司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都将逐步扩大,这对公司的管理上的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公司的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等能力不能适应公司规模扩张的要求,人才教育培训、组织模式和管理制度不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则可能引发相应的管理风险。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尚太科技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轩高科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雄韬股份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新能源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欣旺达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宁德时代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