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狐体育手机网页版登录专注外加热回转窑、三炭(炭、炭黑、活性炭)设备以及大型回转窑制作
语言选择:繁體中文   ENGLISH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关注|新型电力系统装备发展与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来源:火狐体育手机网页版登录    发布时间:2024-01-25 09:47:42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对我国能源电力转型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备极其重大意义。新型电力系统呈现“双高”的基本特征,即高比例的新能源设备和电力电子设备,这一新的特征对传统电力系统运行机理提出了重大挑战,需加快新型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和应用,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需求。

  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包括低碳、安全、高效三个核心层面:低碳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目标。依靠传统的电源侧和电网侧调节手段,难以满足新能源持续大规模并网消纳的需求。新型电力系统亟需激发负荷侧和新型储能技术等潜力,形成“源网荷储”协同消纳新能源的格局;安全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要求。当前我国多区域交直流混联的大电网结构日趋复杂,间歇性、波动性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规模快速扩大,新型电力电子设备应用比例大幅度的提高,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律和特性。新型电力系统必须在理论分析、操控方法、调节手段等方面创新发展,以应对日益加大的各类风险和挑战;高效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要素。未来高比例新能源与海量用户接入电力系统,给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带来重大挑战。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实现更高的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与更大的能源优化空间。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电力系统将从刚性向柔性发展,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特征融合,慢慢地发展为全面可见、可知、可测、可控的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发电和直流输配电等领域发挥着逐渐重要的作用,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技术将扮演重要角色。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涉及新型电力装备研发技术、设计、制造与应用,特别是数字技术赋能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力系统装备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

  最近,工业与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工信部重装[2022]105号)提出,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以高端智能绿色发展为方向,以绿色低碳科学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应用创新及示范推广为抓手,加快构建支撑能源清洁生产和能源绿色消费的装备供给体系,推动电力装备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计划在5~8年,实现电力装备供给结构显著改善,保障电网输配效率显著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及示范应用不断加快,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基本满足适应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大规模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

  在新型发电装备方面,加速发展清洁低碳发电装备。推进煤电装备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快速推进燃气轮机研究开发;推进水电机组宽负荷改造,加快可变速抽水蓄能及海上抽水蓄能装备研制应用及高水头冲击式水电机组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加快三代核电装备的批量化,加速四代核电装备研发应用;推进风光储一体化装备发展,推动构网型新能源发电装备研究开发;加快生物质能装备以及海洋能、地热能等开发利用装备的研制和应用。着力攻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等技术装备。

  在新型输变电装备方面,提升输变电装备消纳保障能力。面向电网高比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双高”特性,以及夏、冬季双负荷高峰的需求特点,加快发展特高压输变电、柔性直流输电装备;瞄准安全灵活、绿色低碳的输电网技术装备,持续开展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开断容量的发电机断路器及高电压等级真空开关设备的研制,加快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天然酯(植物)绝缘油变压器等研发突破。

  在新型配电装备方面,快速推进配电装备升级换代。发展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双高”“双随机”(分布式新能源的随机性和可调负载的随机性)特性的保护与控制配电技术装备。依托智能配电网、主动配电网建设,加快电网之间柔性可控互联。直流与交流深层次地融合是新型电力系统重要形态特征,直流配用电系统从器件技术、装备技术和系统技术等方面,构建直流配用电系统整套技术体系,以技术产业化推动工程应用,助力国家新能源发展。

  在新型用电装备方面,提高用电设备能效匹配水平。加强高效节能变压器研制及推广应用。加快推广应用高能效电锅炉、电窑炉等装备,拓展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电能替代;加快用能系统能效提升,开展重点用电设备系统匹配性节约能源改造和运行控制优化;积极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加速突破综合能源管理和利用、多电源优化互动等技术装备;推动完善废旧电机回收利用体系,鼓励企业组织电机再制造应用。

  基于新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及间歇性等特点,新型电力系统迫切地需要建立“源网荷储”的运作模式,也就是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各环节协调互动,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行。新型电力系统装备典型应用场景包括:

  “源”端主要在电源侧,未来清洁低碳电源将成为主体,包括第一类像风电、光伏等具有强不确定性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以及第二类可提供灵活性的可靠零碳电源,比如大中型水电、核电、生物质、光热、氢能发电等;以及第三类保留化石能源发电机组,通过灵活性改造用作系统调峰电源。由于我国能源和负荷分布不均的问题,加强特高压建设有助于发挥大电网对清洁能源的配置作用。

  “网”端主要在电网侧,根据我们国家国情与资源禀赋,“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电力流分布持续强化,新能源开发呈现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格局,电网呈现出交直流混联大电网、柔直电网、主动配网、微电网等多种形态电网并存。电网不仅承担电能传输的作用,而且将更多地承担电能互济、备用共享的职能。配电网将从交流电网转为柔直流配网,还将接入分布式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储能、电动汽车、需求响应等各种灵活性的“配套”资源,实现灵活性需求的就地平衡。

  “荷”端主要在负荷侧,随着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体系调整,电气化水准不断提升,高耗能工业负荷逐步减少,数据中心、电动汽车等负荷将大幅度增长,电制氢、储能、智能电器等交互式用能设备将广泛接入和应用,未来负荷种类呈多元化特点。一方面伴随数字化转型发展,海量用户聚合下的双向互动与需求响应将成为常态;另一方面通过“电–热–冷–气”等不同能源消费的协同互动与优化,实现不同能源负荷的弹性替代,灵活可控负荷将成为电力灵活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储”端主要在储能侧,储能将成为未来电力系统升级最关键的环节。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需要储能调节,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新型电力系统将依托抽蓄、化学储能、光热储热、氢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多元储能技术体系,以电网为纽带,将独立分散的电网侧、电源侧、用户侧储能资源进行全网的优化配置,推动“源–网–荷”各环节储能能力全面释放,构建多元、融合、开放、共享的储能体系。对应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而言,储能系统的进展直接决定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进程和成果。

  一是适应能源配置平台化,创新电网发展方式。考虑到我国能源资源与需求逆向分布的特点,需持续完善核心骨干网架,加大各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尤其特高压交直流再次迎来大规模建设。特高压作为解决资源禀赋约束的重要环节,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计划新建特高压线直”,涉及线亿元。特高压产业链受益,既能拉动包括高压电气开关设备、换流阀、线缆、变压设备等硬件的需求,又能带动智能化终端、智能芯片等需求。

  二是适应能源生产清洁化,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截至2021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77亿千瓦,同比增长7.9%,其中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63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4.8%。最近,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规划》,明确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同时,我国能源结构基本特征是“富煤、贫油、少气”,燃气调峰电站发展不足,抽水蓄能和燃气电站占比仅约6%,其中抽水蓄能占比约1.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抽水蓄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

  三是适应能源消费电气化,促进节能降耗满足用能需求。电力行业碳排放约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40%。稳妥有序、因地制宜推动电能替代,在北方地区推动以电代煤清洁取暖,全方面开展全电景区、全电船舶、公路与铁路电气化等电能替代项目。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构建“十纵十横两环网”快充网络,有效缓解电动汽车远距离出行“里程焦虑”。积极引导用户高效用能、绿色用能、节约用能。

  四是适应能源创新融合化,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大力实施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行动,推进协同创新,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开展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虚拟电厂、特高压分接开关等重大技术攻关,攻克各种“卡脖子”“无人区”技术难题,全方位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持续跟踪颠覆性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取得更多原创成果。

  五是适应能源业态数字化,加强能源互联网建设。深入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实现电网生产、经营、管理等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促进发输配用各领域、源网荷储各环节、电力与其他能源系统协调联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以数字平台服务推动上下游企业供需匹配、资源共享,促进产学研用深度结合,加快孕育能源数字化的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当好现代产业链的“链长”。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面临重大威胁,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下,部分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上下游供应链的生产畅通受一定的影响,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特别是新能源发电、核电、水电以及特高压输变电建设,促进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研发技术能力、生产装备水平、工艺制造质量、试验条件改善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电力装备质量水平、自主可控能力及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显著地增强,逐步实现“中国创造”向“中国引领”转变。

  但是,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产能不足,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部分关键组部件、关键核心零部件、电力电子器件、精密加工元件、原材料、工业软件、工控系统软硬件等依赖进口。部分电力装备产品在质量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差距,迫切地需要加快构建电力装备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提升电力装备质量水平。

  今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电力设备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大电力设备质量监督管理力度,鼓励有关行业组织和骨干用户企业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电力设备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平台;建立基于供应链的电力设备质量安全追溯机制,逐步的提升电力装备质量水平,确保电力生产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中电联电力装备及供应链分会将聚焦新型电力系统装备质量提升,聚焦电力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聚焦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聚焦数字技术赋能电力物资供应链创新发展,积极推动电力央企发挥“链长”作用,促进国内骨干电工装备企业发挥“链主”作用,引领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构建电力装备和供应链上下游生态,强化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创新链,推动电力装备与供应链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标准化、平台化、服务化,全方面提高电力行业现代供应链创新发展与自主可控水平,为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年10期,作者丁永福、韩文德、王馨艺、刘曼曼 均供职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装备及供应链分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22日在成都开幕,省人大代表、民盟四川省委会副主委、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高增安,带了多份建议参会,涉及四川光伏产业、航空产业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高增安介绍说,光伏产业已成为中国能源转型和发展清洁能源最重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四川绵阳市人民政府印发《绵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文件提出:统筹布局电源、电网、用户侧储能设施,打造稳定可靠的储运调峰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完善电力输送通道,优化主干电网结构,提高电网对高比例新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系统,推进500千伏富乐

  日前,全国能源工作会议、能源监管工作会议相继召开,系统总结工作成绩,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统筹部署重点任务。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十四五”关键期电力发展各项工作,电力司深入总结2023年电力发展成效,主动谋划2024年电力发展思路,坚持以电力高水平供给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

  1月19日,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23年度学术会议在西主楼3区102会议室召开。汤广福院士、何雅玲院士、王成山院士、郭剑波院士、刘吉臻院士、罗安院士、王秋良院士、张宗亮院士、饶宏院士、杨庆新教授、鞠平教授、廖瑞金教授、文劲宇教授

  最近,2023年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奖推荐授奖项目公示完成,盐城供电公司共有4个项目入围获奖,其中1个项目首获专利奖一等奖,2个项目分获科技进步奖、专利奖二等奖,1个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获奖数量、等级均位居地市公司第一,实现了“新突破”。读来笔者生出许多感慨。国网江苏省电

  近日,云南能源监管办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在昭通地区开展能源电力保供和安全风险防范现场督导,确保迎峰度冬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督导组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威信电厂、镇雄电厂储煤场、主厂房,昭通供电局调度控制中心、电网风险治理现场等生产作业一线,实地了解电煤供应保障、机组设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024年,国网襄阳供电公司将以深圳工业园为试点,开展六大重点工程建设,建成由襄阳和随州组成的鄂北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区,在全国率先建成首个省级跨地市新型电力系统。将电网升级成为高能级能量配置枢纽和高能级能源服务平台,具备“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

  1月18日,中国能建在京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暨一届四次职代会,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要求,大力践行《若干意见》、“1466”和“三新”能建战略,系统总结成绩,分析研判形势,安排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

  1月10日,中电联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开展交流座谈。中电联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安洪光,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司为国,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开赛江一行参加座谈。会议由中电联监事长潘跃龙主持。安洪光代表中电联对司为国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就中电联的历史沿革、主要职能、工作

  日前,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纲要》。文件提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与电力系统各领域深层次地融合,初步建成电力系统智能感知与智能调控体系。电力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源网荷储电力资源分类分级聚合互动发展模式初步形成,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占最大负荷比重达到5%以上。提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运行评估仿真实验室建设项目新能源基地规划推演分析与全景展示平台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文件各潜在报价人:1、采购条件根据有关计划安排,我单位对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运行评估仿真实验室建设项目新能源基地规划推演分析与全景展示平台采购项目进行竞争性谈判采

  1月19日,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暨2024年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考察集团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四届四次职代会暨202

  1月10日,中电联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开展交流座谈。中电联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安洪光,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司为国,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开赛江一行参加座谈。会议由中电联监事长潘跃龙主持。安洪光代表中电联对司为国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并就中电联的历史沿革、主要职能、工作

  国家电网公司争当能源革命的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坚持发挥好电网‘桥梁’和‘纽带’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高端输变电、智能运检、配用电和电力调度“四大支链”,瞄准产业链的卡点、堵点,引领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建新机制、共筑新基础、共享新成果、共创新生态、共

  强化融合创新、促进协同发展,1月15日,正泰集团召开2024新年大会。过去一年,世界经济风高浪急,市场不确定性层出,集团各板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勇立潮头之姿聚合创新发展之势;2024年,新型能源体系加速构建,新质生产力竞相迸发,全球正泰人接续奋斗、勇开新局,以劈波斩浪之力激扬“不惑”前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024年1月15日,深美硕电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小龙,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人民币,该公司为浙江美硕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营业范围包含电子科技类产品销售,配电开关控制设备销售,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研发,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销售

  1月2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俞培根,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换了意见。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王益华,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向良,东方电气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孙国君,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忠军参加会见。

  12月28日,东方电气集团召开2024年度工作会议。会议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工作要求,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央企新使命新定位,总结回顾集团公司2023年工作,谋划部署2024年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023年12月2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湖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确,一核引领: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湖南自贸试验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支持长沙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28日,科林电气高端智能电力装备制造基地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分布式储能工程总承包(EPC)国内公开招标公告发布。本项目为科林电气高端智能电力装备制造基地的综合用能服务配套工程,根据园区主体建设要求分期建设。本项目拟在科林电气高端智能电力装备制造基地内建设一套2.2MW/4.4

  为落实《环保装备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工作部署,加快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供给质量,工业与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编制了《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3年版)》。原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公告2023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2月19日,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印发《中山市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确重点发展领域:(一)新能源装备。1.风能装备:重点发展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海上风电场设施等关键设备,以及海上风电起重、运输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1月10日,河南许继电力电子有限公司与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基于在储能领域内的优势资源互补性,以及平等互惠、开放合作的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决定在储能变流器技术、装备和国内外市场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业务合作。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月5日晚间,中国西电发布董事辞职公告,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董事赵立涛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赵立涛先生因工作原因,向公司董事会申请辞去董事及董事会考核和薪酬委员会委员职务。辞去以上职务后,赵立涛先生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

  新疆首个用于超特高压换流站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性能分析的高压电力电子实验室近日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顺利完成3支来自±1100千伏昌吉换流站的6英寸(0.1524米)电触发晶闸管的静态参数测试,并出具试验分析结果。近年来,新疆超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快速地发展建设,对在运换流站核心设备性能评估与新建直流工程关键设

  12月19日上午,“清华大学(电机系)-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布式新能源电力电子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管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电机系系主任康重庆,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科技公司)总经理姜海龙共同为联合研究中心揭牌。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12月4日获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用时3年研发的全国产化电力电子小步长仿真测试平台REsim投入规模化应用,解决了大规模新能源并网背景下电力电子装备小步长实时仿真测试的难题。当前电力系统“双高”特征显著,电力电子设备暂态特性准确模拟是开展大规模新能源运行特性精准仿真分析的重要手段

  12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广州组织召开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直流输电及电力电子技术)验收会。南方电网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刘启宏出席评审会并致辞。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直流输电及电力电子技术)通过验收,标志着该创新基地转入正式运营阶段。本次验收组由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等6家单位专

  近日,西电电力电子自主研制的风冷储能一体柜在广东肇庆0.3MW/0.645MWh项目正式投运,标志着西电电力电子在工商业储能业务领域实现新的突破。该项目投运的XDKGAF-100kW/215kWh设备是公司针对工商业储能、商业楼宇、台区扩容等应用场景研发的新一代风冷储能一体机柜。

  1月26日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历时3年成功开发出我国首套电力电子小步长仿真测试平台(REsim),解决了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电力电子装备小步长实时仿真测试的难题。据了解,该平台可模拟光伏/储能自定义拓扑与电网典型故障工况,支持各类并网变流器模型一键导入,可满足单机和机群仿真测试,最小

  我国的绝大部分电网传输的电能是50Hz的交流电。在交流电能的发、输、用过程中,用于转换成非电、磁形式的能量叫有功,用于电路内电、磁场交流的能量叫无功。设备在运行时需要无功和有功相互配合才能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有专业认识人士用吃饭打了一个比喻:用碗盛饭,吃完一碗再盛一碗,对人而言,饭做

  海鹏科技最终的目标是实现数字能源和能源互联,成为一家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的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苏州海鹏科技有限公司CTO廖小俊博士2023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SNEC第八届(2023)国际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苏州海鹏科技有限公司CTO廖小俊博士带来题为“低压储能电力

  2023中国电力电子与能量转换大会暨中国电源学会第二十六届学术年会及展览会(CPEECCPSSC2023)于2023年11月10日-13日在广州召开。会议旨在促进电力电子、能量转换与电源技术相关领域海内外学者和有关人员的学术交流,促进产、学、研的合作,促进相关产业及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宸瑞科技作为电源学会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人:李经理

手机:18939509384

电话:0371-60183257

邮箱:vip@tddry.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